5G新通话支持的实时翻译和屏幕共享,目前哪些手机支持?
随着5G技术从“基础连接”向“场景化赋能”深度演进,5G新通话作为传统语音通话的升级形态,正凭借实时翻译、屏幕共享、高清视频等创新功能,重构人际沟通与商务协作的模式。其中,实时翻译功能打破了语言壁垒,让跨境交流、国际商务洽谈无需依赖第三方翻译工具;屏幕共享则实现了“通话即协作”,无论是远程办公中的文件演示、技术支持中的操作指导,还是亲友间的内容分享,都能通过通话界面直接完成,极大提升了沟通效率。相较于微信、Zoom等APP的同类功能,5G新通话的实时翻译和屏幕共享基于运营商5G网络原生支持,具备更低延迟(通常≤100ms)、更高稳定性,且无需双方安装同款应用,只需正常拨号即可触发,降低了使用门槛。
不过,5G新通话功能的落地并非仅依赖网络覆盖,还需要手机终端的硬件支持与系统适配。目前,主流手机厂商已陆续联合三大运营商推出支持该功能的机型,但不同品牌、不同价位的机型在功能覆盖上存在差异。
一、先搞懂:5G新通话核心功能的技术逻辑与使用前提
在了解支持机型前,需先明确5G新通话的技术特性与使用条件,避免出现“手机型号匹配却无法使用”的问题。实时翻译与屏幕共享作为5G新通话的核心增值功能,其实现依赖“网络-终端-运营商服务”的三方协同。
1. 核心功能的技术支撑
5G新通话基于3GPP定义的5G SA(独立组网)网络架构,采用VoNR(超高清语音通话)技术作为基础承载。其中,实时翻译功能通过“终端本地AI处理+运营商云端算力协同”实现:通话时语音数据经5G网络低延迟传输,云端翻译引擎完成实时转译后回传至终端,部分高端机型还会通过本地NPU加速提升翻译效率,确保对话流畅性;屏幕共享则借助5G网络的大带宽特性,将手机屏幕内容进行实时编码传输,配合QoS(服务质量)保障机制,避免画面卡顿或失真。这意味着,支持该功能的手机需具备两个核心条件:一是搭载支持VoNR技术的5G芯片,二是系统内置运营商5G新通话适配模块。
2. 功能使用的前置条件
即使使用支持机型,也需满足以下条件才能正常使用实时翻译和屏幕共享功能:首先,手机需开启5G网络,且所在区域已覆盖运营商5G SA网络(目前全国地级市核心区域已基本实现覆盖,乡镇区域正在逐步推进);其次,需向运营商开通5G新通话套餐,不同运营商套餐资费不同,例如中国移动推出的“5G新通话基础包”含每月100分钟高清视频通话及基础翻译功能,增值包可解锁多语种翻译;最后,通话双方需均为支持该功能的终端且处于5G SA网络覆盖下,若一方终端不支持或网络不达标,仅能实现普通高清通话,无法触发翻译或共享功能。
二、主流品牌支持机型盘点:从旗舰到中端的覆盖情况
目前,华为、小米、OPPO、vivo、荣耀等主流品牌已与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中国电信达成合作,推出了多款支持5G新通话实时翻译和屏幕共享的机型。整体来看,旗舰机型普遍全面支持两项功能,中端机型则多在2024年以后发布的款式中实现适配,老旧机型因硬件限制暂无法升级支持。
1. 华为:全场景生态加持,旗舰机型全面覆盖
华为作为5G技术研发的领军企业,其机型对5G新通话功能的适配较为全面,且依托鸿蒙系统的分布式能力,实现了通话功能与多设备的协同。目前支持实时翻译和屏幕共享的机型主要集中在Mate系列、P系列及部分中端机型,具体包括:
- 旗舰机型:Mate 60系列(Mate 60、Mate 60 Pro、Mate 60 Pro+、Mate 60 RS 非凡大师)、Mate 50系列(需升级至HarmonyOS 4.0及以上版本)、P70系列(P70、P70 Pro、P70 Pro+)、P60系列(升级至最新系统后支持)、荣耀Magic6系列(荣耀Magic6、Magic6 Pro、Magic6 至臻版,基于华为5G技术适配)。这些机型不仅支持中英、中日、中韩等主流语种的实时翻译,部分高端款式还可解锁法语、西班牙语等10余种小语种翻译,屏幕共享支持最高1080P画质传输,适配商务演示场景。
- 中端机型:nova 12系列(nova 12 Pro、nova 12 Ultra)、nova 11 Pro(升级系统后支持基础翻译功能)、畅享70 Pro。中端机型主要支持中英双语实时翻译,屏幕共享画质为720P,满足日常沟通需求。
需要注意的是,华为部分机型需通过“设置-移动网络-5G新通话”路径手动开启功能,首次使用需完成运营商服务激活。
2. 小米/Redmi:性价比之选,中端机型广泛适配
小米联合中国联通、中国移动重点推进中端机型的5G新通话适配,让更多用户以亲民价格体验创新功能,目前支持的机型涵盖旗舰系列与主流中端系列:
- 旗舰机型:小米14系列(小米14、小米14 Pro、小米14 Ultra)、小米13系列(小米13、小米13 Pro)、Redmi K70系列(K70、K70 Pro、K70E)。这些机型搭载骁龙8 Gen3/Gen2芯片,支持VoNR技术的同时,通过MIUI 15系统优化提升了翻译准确率(中英翻译准确率≥96%),屏幕共享支持“局部共享”功能,可选择特定应用窗口而非全屏传输,保护隐私。
- 中端机型:Redmi Note 13系列(Note 13 Pro、Note 13 Pro+)、小米12X、Redmi K60系列。其中Redmi Note 13 Pro作为千元机中的代表性机型,首次将5G新通话功能下探至2000元价位,支持中英实时翻译与720P屏幕共享,成为学生群体、职场新人的高性价比选择。
3. OPPO/vivo:线下渠道主力,功能适配贴近实用场景
OPPO与vivo凭借广泛的线下渠道覆盖,其5G新通话机型的推广更贴近线下零售、县域市场等场景,功能适配侧重商务沟通与日常分享:
- OPPO阵营:Find X7系列(Find X7、Find X7 Ultra)、Reno12系列(Reno12 Pro、Reno12 Pro+)、一加12、一加Ace 3。其中Find X7 Ultra支持12种语言实时翻译,屏幕共享可同步传输手机音效,适合远程音乐鉴赏、视频剪辑沟通等场景;Reno12 Pro针对女性用户设计了“翻译+美颜”双重优化,视频通话翻译时可保持画面美颜效果。
- vivo阵营:X100系列(X100、X100 Pro、X100 Ultra)、S18系列(S18 Pro、S18 Ultra)、iQOO 12系列。X100 Pro联合中国电信优化了跨境通话体验,在港澳台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可实现低延迟翻译;iQOO 12系列则针对游戏玩家设计了“屏幕共享+操控指引”功能,支持在共享屏幕时标注操作路径,方便好友间游戏攻略交流。
4. 其他品牌:苹果逐步适配,三星聚焦高端机型
相较于国产品牌,苹果与三星的5G新通话功能适配节奏稍慢,目前仅部分机型支持:
- 苹果(iPhone):iPhone 15系列(iPhone 15、iPhone 15 Pro、iPhone 15 Pro Max)、iPhone 14系列(需升级至iOS 18及以上版本)。苹果与中国移动达成独家合作后,于2024年下半年推送了5G新通话适配补丁,目前支持中英、中日双语实时翻译,屏幕共享仅支持iOS 18及以上版本机型互通,暂不支持与安卓机型跨系统共享。
- 三星(Samsung):Galaxy S24系列(S24、S24+、S24 Ultra)、Galaxy Z Fold5、Galaxy Z Flip5。三星机型依托自身Exynos芯片的AI算力,实时翻译响应速度比同类机型快20%,Galaxy S24 Ultra还支持“离线翻译”功能,在无网络场景下可通过本地数据库完成基础翻译,适合户外跨境沟通。
三、选购与使用指南:避开误区,高效体验5G新通话
面对不同品牌的支持机型,用户在选购与使用时需避开常见误区,确保功能真正适配自身需求。
1. 选购:按需匹配机型,关注功能完整性
首先,明确核心使用场景:若需跨境商务沟通,优先选择支持多语种翻译的旗舰机型,如华为Mate 60 Pro、三星Galaxy S24 Ultra;若为日常家庭分享或基础办公,Redmi Note 13 Pro、OPPO Reno12 Pro等中端机型已能满足需求。其次,确认网络适配性:不同品牌机型可能与特定运营商合作更紧密,例如华为机型适配中国移动网络稳定性更佳,三星机型与中国联通兼容性更好,选购时可咨询运营商门店。最后,注意系统版本:部分旧旗舰机型需升级至最新系统才能支持功能,购买二手机时需提前验证系统版本与功能激活状态。
2. 使用:规避常见问题,提升体验效果
功能使用中需注意三点:一是网络环境,尽量在5G信号满格区域使用,弱信号环境下可切换至Wi-Fi与5G双连接模式,避免翻译延迟或共享卡顿;二是隐私保护,屏幕共享前需关闭敏感应用通知,部分机型支持“模糊隐私内容”功能,可自动隐藏短信、密码等信息;三是资费问题,实时翻译功能可能产生额外流量费用,建议开通运营商专属5G新通话套餐,降低使用成本。
从行业发展来看,5G新通话正从“旗舰专属”向“全民普及”加速推进。一方面,芯片厂商已将VoNR技术纳入中低端5G芯片的标配,如联发科天玑7200芯片、高通骁龙7s Gen2芯片均原生支持5G新通话功能,为中端机型适配奠定了硬件基础;另一方面,三大运营商计划2025年底实现全国县级以上区域5G SA网络全覆盖,同时推出更具性价比的资费套餐,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。
对于用户而言,未来选购手机时,5G新通话支持能力或将成为与摄像头、处理器同等重要的考量指标。建议近期有换机计划的用户,优先选择2024年以后发布的机型,若暂时不换机,可关注手机厂商的系统更新公告,部分2023年发布的旗舰机型仍有通过系统升级支持功能的可能。随着技术迭代与生态完善,5G新通话的实时翻译、屏幕共享功能将融入更多场景,成为连接个人、家庭与职场的核心沟通载体,推动5G技术真正走进“寻常百姓家”。